安徽全椒:古襄河整治再现“襄水环清”

发布时间:2025-05-06 作者:辽宁久联 点击数:456748

杨柳轻拂,碧波荡漾,不时还有几只水鸟掠过水面。四月的早晨,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花香。漫步在安徽全椒古襄河的游步道,全椒中学退休老教师王德金心情十分愉悦,他介绍说,每天沿着古襄河散步1个半小时,已经是自己晨练的“必修课”,不仅可以锻炼身体,还可以实景体验古人所说的“襄水环清”美丽意境。

全椒县古襄河,位于全椒县城北部,由西向东横贯全椒县老城区,河流总长约5.7公里,汇水面积约7.2平万公里,水域面积约25万平方米,周边有住户约4万户10.6万人,是全椒的母亲河。

但一段时间以来,古襄河断面水质超标严重,河道污染久治不绝,沿线群众反映强烈,甚至被列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典型案例通报。全椒县痛定思痛,认真分析,认为“表面是水质问题,根子是岸上问题”。在全椒县委、县政府高度重视、统一部署下,全椒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抓古襄河岸上截污纳管,科学谋划,多措并举,实施“11843”工程,分片区全方位推进整改工作,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。

选取1个团队,制定1个总体方案:通过考察学习先进城市的成功案例经验,聘请东南大学专业团队,作为古襄河综合治理技术指导顾问,编制了全椒县古襄河综合整治整体方案,通过了专家评审,确保了整治的科学性、合理性。

划分8个片区:对古襄河及县城区按照排水分区精准划分8个区域101个地块,实施“精准查”,2个检测单位、分12个班组,覆盖市政管网及周边背街巷道、棚户区、住宅小区、企事业单位等毛细管网,实施排水管网测绘和雨污混接、错接和漏接调查。形成了地下雨污水管网“一张图”,排查出各类混接错接漏接点约6800个。

重点实施4项工程举措:一是“全力整”,依据测绘和调查成果,对8个片区101个地块同时进行设计,成熟一个片区,招标一个片区,改造一个片区。目前各片区主体均已完工。二是“水体净”,完成古襄河各类净水设施修复,并将BAF、超磁、增氧曝气等所有设施进行统一管护,委托第三方专业团队负责,同时对工艺进行提升,实现各净水设施出水氨氮等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四类标准。三是“水系通”,实施古襄河补水工程,将小湖圩净化后的三类水通过9.2公里的管道送至古襄河,每日补水量约3万吨。四是“标本兼治,系统推进”,同步完成古襄河岸线环境整治,实施游步道及景观提升工程;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,完成城南城市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,扩建1万吨/日处理规模,出水一级A标准。

完善3项机制:一是“运维管护机制”,成立古襄河管理保护管理站,综合协调生环、执法、水利、住建、襄河镇(社区)等各部门,发现问题及时收集处理交办;二是“宣传发动机制”,持续开展古襄河“清四乱”行动,向城区餐饮单位宣传和发放《关于严禁随意倾倒生活垃圾(污水)至古襄河的一封信》2300余份,对古襄河河道22.8万平方米水面上的杂草、垃圾进行全面清理。整治毁绿种菜近56320平方米,累计拆除清理沿线速建36处、私搭乱建和乱堆乱放52处等;三是“联动共治机制”,各部门统一发力,各司其职,构建跨部门联席机制,形成问题联处、执法联动的治理格局。

水上岸上一起整,眼前长远一并治。2023年以来,全椒先后投入约2亿元资金,建立“查、建、补、管”四项机制。通过综合施策,标本兼治,古襄河治理成效显著,水质改善明显,目前主要指标已经稳定达到IV类水标准,古襄河重现美丽容颜。

全椒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周翔表示,要把古襄河治理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,持续发力,久久为功,让古襄河水更清,岸更绿,景更美。


成交资质 success case